当前位置:首页 > 名字故事 > 正文

峡江地名由来与发展

时间:2020-04-30 14:03:02

姓名测试

峡江.jpg 

【由来】

明嘉靖五年(1526年)析新淦县原巴丘县故地置峡江县,县以镇名。峡江,别称玉峡。以峡江处于赣江要冲,地势险要,江面狭窄,流水急湍,故名峡江。

【沿革】

峡江古为新淦,石阳县地。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年),析新淦,石阳县地首置巴丘县,属庐陵郡,晋元康元年(291年)改属豫章郡。南朝期间又属庐陵郡。隋开皇十年(596年),撤巴丘、石阳县分别并入新淦、庐陵县。从建县到撤县,巴丘县共存在323年。

明成化四年(1468年)知府陈浩始奏析新淦设峡江县,弘治十四年(1501年)知府吴叙、正德十三年(1518年)知府戴德儒也曾勘实申报设峡江县事,均未果。嘉靖初,临江知府钱琦再次建言,并与按巡御史秦钺、陶俨公奏于朝,获允。嘉靖五年(1526年),峡江正式从新淦析出建县分治,迄今479年。

明嘉靖五年(1526年)立县时,全县设6乡6坊24都215里。6乡为:扬名乡、安国乡、断金乡、 善政乡、玉笥乡、太平乡。6坊为:福庆坊、鼎盛坊、介福坊、折桂坊、招贤坊、兴贤坊。其中,扬名乡辖5都,辖地约在现巴邱镇、金江乡一带。安国乡辖2都,辖地约在现戈坪、砚溪一带;善政乡辖2都,辖地约在现福民及水边镇沿河一带;玉笥乡辖7都,辖地约在现水边、马埠一带;太平乡辖6都,辖地约在现桐林乡一带;6坊辖地约为现巴邱镇区周围地区。明清时期,除坊、都、里的数量时有变化外,县以下设坊、都、里及全县设6个乡的区划没有变化。

清末至民国初年,全县划分为城区、东南区、东北区、西南区、西北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实行区、保、甲制,将全县划分为一、二、三、四、五区,下辖76保823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全县设11乡(镇)74保753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12日,峡江解放,峡江县****成立,属吉安分区,下设4个区19个乡。1949年9月,吉安分区改为吉安专区。1956年撤区,全县设1镇18乡;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全县设17个人民公社132个生产大队;1968年5月,吉安专区改名井冈山地区,峡江县属井冈山地区。1979年7月改井冈山地区为吉安地区,峡江县属吉安地区。1984年,改人民公社为乡(镇),全县共设12个乡(镇)100个行政村5个居民委员会;1999年12月,金坪华侨垦殖场划归峡江管辖,2000年5月11日,撤销吉安地区,成立地级吉安市,峡江县隶属吉安市。2001年巴邱乡并入巴邱镇、罗田乡、沙坊乡两乡合并设立罗田镇。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