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字故事 > 正文

北京地名趣事

时间:2020-12-17 07:00:02

姓名测试

北京.jpg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这漫长的期间,北京曾产生、变更、消亡和传承了无数个地名。关于北京地名趣事你知多少?今天趣名网小编收集了一些北京地名趣事资料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东单”、“西单”、“东四”、“西四”地名来源

原来那里有牌楼(牌坊),东单牌楼,西单牌楼,西四东四也有后来被拆了。

东四和西四元朝时叫大市街,热闹红火。这里在元代就已形成为繁华商业区,元大都城建立以后,此地叫做“旧枢密院角市”,属明照坊。当年的“棹枢密院角市”已有不少商号、店铺,买卖兴隆,交易活跃,异常繁华,是全城三大商业中心之一。东四十字路口的东西南北四个街口各有一座“三间四柱三楼”的冲天式大牌坊,分别叫做“思诚坊”、“仁寿坊”、“保大坊”和“明照坊”。而西四十字路口的四个牌楼南北朝向各书“大市街”仨字儿,东边的牌楼取名“行仁”,西边的称作“履义”。往后,这四个牌楼又有了新名:“金成坊”、“鸣玉坊”、“积庆坊”和“安福坊”。

东四和西四自打有了分别的四座牌楼后,老百姓就不说“大市街”了,干脆直称东四牌楼和西四牌楼。再往后更省事,直呼“四牌楼”。到北平解放的时候,这些牌楼还健在。20世纪50年代为了扩建马路才拆掉。牌楼没了,叫法也就省事了:“东四”、“西四”。

东单和西单也是这么来的。这个“单”字,那是因为这儿的牌楼就是单崩儿一个。西单的牌楼叫“瞻云”,东单的叫“就日”。这样,东单牌楼和西单牌楼就叫开了。同样,20世纪50年代扩路,牌楼拆了,于是也就剩了“东单”和“西单”。

 

“大栅栏”地名来源

大栅栏的名字在康熙年间开始流传的,那时候,康熙住在紫禁城内,老百姓住在城外,为了搞好治安工作,康**下了个命令,规定城外的胡同也要在胡同口修上栅栏,前门往南的一块地由于靠近紫禁城,栅栏比别的地方要修得高大,于是,叫这一带叫“大栅栏”。

大栅栏儿(dashilaner)是北京的方言,但是这个名字已经叫了几百年了,已经形成了一个特定的名词,一种概念。这和一般的日常用语中的方言是不同的。北京是有一个地方叫大栅栏(dazhalan),但是那是西长街的一条胡同,另外一个地方。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现代汉语的周一民教授认为:大栅栏的读音属于地名的特殊读音,历史悠久的“dashilan”读法属于保留古音。虽然目前国家还没有专门的地名名词规范,但播音教材中都专门谈到应读为“dashilaner”。

 

天桥

原来的天桥是有桥的,位于天坛西北,南北向跨过龙须沟。明朝在此建有汉白玉单孔高拱桥,以通"御路"。**又称为天子,天子所走之桥,故叫天桥。

 

亮马河

东直门外有条小河,远来客商的马车队来到这里,经常在河里给风尘仆仆的马匹洗涮,洗完的马匹就在河岸上晾干身体,故名"晾马河",时间长了,就叫成"亮马河"了。

 

黄庄

位于中关村南一站地。原为"皇庄",意为皇家的庄田。明代土地分为官田和民田。皇室的皇庄、官庄、太监庄遍于京郊,尽占丰硕之地。北京的皇庄源于明**洪武23年1390),始于永乐初年,武宗即位仅一月,就增设皇庄7处,就包括此处。嘉靖初年,皇庄废除,但性质相尽的官庄保留到明末。

 

五塔寺村:什么叫“急时抱佛脚” 

五塔寺村,在动物园后身的长河北岸,其村口就在紫竹院公园门前的中关村南大街桥东侧。因建在这里的明代真觉寺中有五座塔而得名。   

五塔寺在明代属于西直门外香山乡辖区。明初永乐**于1421年迁都北京之后,有一位尼泊尔高僧班迪达来到北京,向**贡献了一组金质的五方佛像和一张古印度“菩提伽耶大塔”的图样。永乐**在香山乡建造了真觉寺,供班迪达传教和居住,并决定按照班迪达带来的图样建造一座大塔,以为朝廷祈福。

由于大塔规模庞大、样式繁复,迟至14**年才由永乐**的曾孙成化**完全建成,其特点是在内藏有石室和阶梯的大型塔座上,建有一大四小五座宝塔,这种样式称为“金刚宝座塔”,在北京地区是建成最早的。清代建造的碧云寺塔和西黄寺塔,也属此种样式。

真觉寺的金刚宝座塔,通体几乎不留一处空白,遍身雕满了佛像、经文、菩提树,还有五方佛的五种坐骑:狮、象、马、孔雀和大鹏,当年整座宝塔都是涂成彩色的。最为奇特的是在中间那座宝塔的基座上,还雕有一双赤裸的大脚。原来,这座金刚宝座塔是按照古印度早期佛塔的样式建造的。在佛教早期,不建寺院,只建佛塔;不雕佛像,只雕佛脚。拜佛脚,就等同于拜佛。有句老话说“平日不烧香,急时抱佛脚”,就是这样得来的。

真觉寺因院中的金刚宝座塔上有五座宝塔而被称为“五塔寺”,现在为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所在地,馆内立满了从北京各地收集的石碑、石像,矗立在庭院中心的金刚宝座塔,也成了博物馆内最大的藏品。

 

五棵松:五棵松死于修地铁

五棵松立交桥在复兴路与西四环路交叉处,因路口西边北侧原有五棵古松而得名。

有学者考证,那五棵古松,本是清代官员**墓地上的遗存。解放初期,五棵松旁边就是农田。在地里,可以拾到农民挖剩下的白薯,在天上,时常飞过在西郊机场起落的飞机。

1966年建造一线地铁时,实行“大开膛”式的明沟作业,五棵古松被铲除,但五棵松作为地名一直流传至今。附近的公交站、地铁站、立交桥,都以五棵松命名。

“五”字地名链接五里店:因在卢沟桥东边五里而得名。五道营胡同:在安定门立交桥东南角,由明代军营“武德卫营”音转而来。五路通街:在德胜门外大街路东,相传因5条胡同相通而得名。五四大街:在景山东边,因纪念“五***”而得名。

时隔多年,这条大道依然是由北京南下的重要道路,但石板古道已成为更加便捷的“京石高速公路”,六里桥也变成了现代化的立交桥。如今,六里桥附近还遗存有2株古槐,标志着昔日六里古桥的位置。六铺炕:原来有个野茶馆

 

六铺炕

六铺炕,在德胜门外安德路北侧,其名称来由有两个说法。一是民国时期号称“北京通”的民俗学者金受申先生所说,老年间这里都是菜园子,在田园风光之间,开有一家野茶馆,吸引着城里人前来喝茶,玩牌,蹓鸟。由于在德胜门内和安定门内是旗人聚居区,所以前来光顾的多是旗人。当时野茶馆在露天砌有6座土炕,供客人们坐着喝茶,因此这家没有字号的茶馆被称为六铺炕,日久演变为地名。

 

六郎庄:慈禧怕狼改名“吉祥”

六郎庄在颐和园东门外,是有着600年历史的古地名。

六郎庄原名“牛栏庄”,《日下旧闻考》记载: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北京官员向永乐**报告说,西湖景以东的牛栏庄、华家、瓮山一带被洪水冲垮堤岸160丈。

西湖景即今昆明湖,瓮山即今颐和园万寿山,牛栏庄即后来传说为杨六郎抗辽时住过的六郎庄,华家即后来传说为杨六郎挂过盔甲的挂甲屯。

相传慈禧太后到颐和园游乐时,听说园外的村庄叫六郎庄,很是不满,传令改称“吉祥庄”。因为慈禧是属羊的,她认为六郎庄谐音“六狼庄”,对自己不吉利。

以前六郎庄有座真武庙,是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监造的。

 

八里桥:三万清军魂断战场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是始建于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

在清代,北京所需粮食经大运河运至通州,再转运至北京。转运有两条路,或经通惠河用船运至东便门大通桥码头,或经通州至北京的大道用车运至朝阳门。

1729年,雍正**下令重修了这条重要的运粮大道。他在工程完成后题写的纪念碑文中说,朝阳门至通州的大道长40里,因为是土路,每逢雨季或是积雪初融之时,泥泞难行,有时一辆车陷住,要几十个人才能推出。雍正**下令在40里大道上铺设了二丈宽的石板路面,并在两侧各建一条一丈五尺宽的土道。此项工程用了343484两白银,历时9个月,堪称是第一条具有主路、辅路和上、下行分驶的“京通快速公路”。这块纪念碑现在八里桥东面。

1860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英法联军,在攻占了天津大沽口后,一路深入至通州张家湾,正是沿着京通大道向北京进攻。9月21日,英法联军向驻守在八里桥的三万清军开战。虽然清军官兵前仆后继,打死联军一千余人,但终于敌不过洋人的洋枪洋炮。法国军人回忆说,在大炮轰击下,八里桥的石栏被炸得粉碎,许多石狮子被炸毁,桥面上堆满了清军的尸体。

八里桥是京城最后一道屏障,八里桥大战的第二天,9月22日,住在圆明园的咸丰**逃往热河避暑山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劫掠后焚毁。

 

八王坟:八王爷糊涂建议屠城

八王坟,在东四环路四惠桥西南侧的通惠河北岸,因曾有清朝号称“八王”的英亲王阿济格墓地而得名。

阿济格,是清**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他与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是努尔哈赤第四任太妃阿巴亥所生的同母兄弟。阿济格骁勇善战,在清军入关前,参与过宁远之战、锦州之战,围攻明朝北京的广渠门大战等多次重大战役,受封为武英郡王。

1644年,***兼大将军多尔衮带领阿济格和多铎,率清军主力夺取了北京城,阿济格晋升为英亲王,又奉命追击李自成。但阿济格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正当多尔衮计划由沈阳迁都北京之时,阿济格竟建议,应该将北京的财富抢光,居民杀光,然后得胜还朝,但遭到多尔衮的驳斥。

1651年,39岁的多尔衮死去,遭到顺治**的清算报复,40岁的阿济格也遭关押,被迫自尽。

阿济格的八王坟原本规模宏大,但民国期间他的后人将地面建筑拆卖,墓穴多次被盗。见过八王坟地宫的人回忆说,地宫大门后面有两道弯槽,内有两个石球。大门关闭时,石球顺着弯槽滚至门后,大门就无法推开了。

现在的八王坟地区早已不再是荒郊野外,八王坟旧址也已被酿酒总厂的楼房覆盖,“八王坟”一词仅仅是存在于公交站牌上的一个站名了。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