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字故事 > 正文

黄梅戏为什么叫皖剧

时间:2020-07-15 22:25:03

姓名测试

黄梅戏.jpg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也是安徽省的主要戏曲剧种,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特区等地以及台湾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为安徽省安庆市一带的地方戏,*******成立后,迅速发展成对全中国有影响力的剧种,并扬名海外。2006年黄梅戏入选第一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下黄梅戏为什么叫皖剧

为什么叫皖剧

黄梅戏原名采茶戏、黄梅调、怀腔或府调等,发源于湖北省黄梅县。黄梅戏是从农村中成长起来的民间小戏,经过独角戏、两小和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伴唱四个阶段,前三个阶段在湖北黄梅完成,因清代乾隆、道光时期连年的水灾,随着黄梅灾民流向安徽安庆。初期传播于以安徽省安庆市为中心的皖江流域,上至皖鄂交界的大别山地区,下至安徽安庆宿松、岳西、太湖、望江、潜山、怀宁、安庆市区、枞阳、桐城以及安徽池州在内的广大皖江流域,并最终以完整的**剧种的形式成长兴盛于安庆地区。黄梅戏受当地语言、说唱音乐及“徽调”、“高腔”的影响,丰富了自己,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地域特色戏曲剧种。民国九年(1920年)的《宿松县志》第一次命名“黄梅戏”。

文史专家张健初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安庆地方权威性史料中,对“皖剧”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只是一些老艺人关于黄梅戏的回忆录中,有零星关于“皖剧”的记述。黄梅戏发展的最初阶段,叫法不一,有称“采茶戏”的,有称“花鼓戏”的,也有人谓之“黄梅小调”。后来黄梅戏传至怀宁县境内,并渐渐盛行,因而又被称之为“怀腔”。民国后,黄梅戏唱进安庆城区,又有“府调”新说。1926年北伐军进入安徽后,带来了许多新思想新理念,省城文化界人士群情激昂,纷纷动议将流行于地方的“怀腔”定名为“皖剧”,“皖剧团”也在积极筹办中,但后因抗战爆发而搁浅。而一些黄梅戏研究专家认为,该证章的发现,对近年来有关黄梅戏起源的争议具有正本清源的意义。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