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字故事 > 正文

黟县地名的由来和变迁

时间:2020-05-06 07:00:02

姓名测试

黟县.jpg 

黟县位于安徽黄山市,是“徽商”和“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也是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由来】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黝(音[yī] ,黟的异体字)县。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黝县为黟[yī] 县。据《水经注》:“浙江又北历黟山。县居山之阳,故县氏之。”据《清史稿》:“县以黟山名,即今黄山也。”

【沿革】

黟县建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黝县。宋淳熙《新安志》、明嘉靖《徽州府志》载:“秦并天下置黝、歙二县,属鄣郡。”

汉高祖六年(前201年),黝县属荆国,后改属吴国、江都国、广陵国。汉**元狩二年(前121年)置丹阳郡,隶属扬州,黝县属丹阳郡。成帝鸿嘉二年(前19年),黝县建广德王国,立中山宪王弟孙云客为广德王,鸿嘉三年逝世,无子继承,国遂废。平帝元始二年(2年)四月,复以广德故国(黝县)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王,传子赤。王莽篡位,贬赤为公,始建国二年(10年)废,改黟为愬卤。

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改黝县为黟[yī] 县,并将原歙县划分为歙、休阳、新定、黎阳四县,加上黟县、始新共六县从丹阳郡分出,置新都郡。晋灭吴,新都郡更名新安郡。黟县属新安郡。

隋朝改郡为州,开皇九年(589年)黟县并入海宁,属婺州。开皇十一年(591年)复置黟县,属宣州。开皇十二年(592年)置歙州,州治设在黟县,领黟、歙、海宁三县。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郡,更歙州为新安郡。大业十二年(616年),歙人汪华据黟,称吴王,增置黟州于黟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黟县属歙州。天宝元年(742年)改歙州为新安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新安郡为歙州,黟仍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黟县的赤山镇及其六乡和饶州的浮梁地置祁门县,次年,又划黟县、秋浦、浮梁一部分置石埭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黟县属徽州。南宋景炎二年(1277年),改州为路,黟属徽州路。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改徽州路为兴安府,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改为徽州府,黟县属徽州府。直至清朝,沿袭不变。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废府留县,黟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1914年)6月全省置安庆、芜湖、淮泗3道,黟县属芜湖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8月废道,黟县直隶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划属安徽省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4月,属皖南行署第十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直隶国民**皖南行署,8月,划属安徽省第七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9日,黟县解放。5月13日,黟县划属皖南行署徽州专区。1950年,将石台县的柯村乡、美溪乡,太平县的宏潭乡划入黟县,1952年4月12日,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56年1月12日,撤销徽州专区,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59年4月18日,黟县并入祁门县。1961年4月5日,复置黟县,属安徽省徽州专区。1971年3月29日,徽州专区改称徽州地区,黟县属安徽省徽州地区。1983年12月1日,成立黄山市(县级)。1987年11月27日,撤销屯溪市、黄山市,设立黄山市(地级);撤销徽州地区,所属的歙县、休宁县、黟县、祁门县划归黄山市。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