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增明,男,汉族,别名玉弗子,著名书画家、艺术家,出生于1957年。南京日升书画艺术研究院院长,英国东方艺术学院研究员。2000年作品《月色》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特等奖。2001年《玉弗子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先生作序。2001年参加“《艺兰斋》全国书画名家书画作品展”。2002年应邀参加“全国旅交会书画名家大奖赛”,抽象水墨作品《太阳》获一等奖。
葛增明的艺术成就
葛增明(玉弗子),1957年生。艺术研究院院长。2000年作品《月色》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民族魂·国土情'全国书画作品大奖赛"特等奖。2001年《玉弗子画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主席刘大为先生作序。2001年参加"《艺兰斋》全国书画名家书画作品展"。2002年应邀参加"全国旅交会书画名家大奖赛",抽象水墨作品《太阳》获一等奖。2002年应邀参加"上海第六届艺博会",近50幅抽象水墨作品,引起轰动,销售一空,被法国等艺术界赞誉为中国的赵无极,中国新闻社在网上发表评论文章。
2002年《中华英才》发表著名作家顾保孜的文章"边缘画人--葛增明"。2003年作品《蓝色梦幻》、《玫瑰遐思》系列作品参加"香港当代水墨画展"。2003年多幅作品应邀参加北京"《荣宝斋》书画名家展"。2004年"澳门书画展"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内著名导演看中,选其作为室内场景剧的装饰。2000年至2003年,在《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美术向导》、《美术之友》,《书法》、《中华文学》、《饭店世界》、《中外酒店》等报刊发表、刊登大量作品。
名家评论葛增明
刘大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玉弗子生于板桥故里,客居金陵古都。吴越文化的肥沃土壤和 "扬州八怪"的创新精神为其提供文化底蕴;丰富的人生阅历,遍及欧美的踪迹为其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敏锐的直觉,豪放的性格,创新的品质使其创作涌动出无尽的源泉。玉弗子的作品不仅使人感悟到儒家的中和,道家的虚无,佛家的真如,还使人领略到西方艺术的华丽、张扬及梦幻般的意境,从而使中国水墨的玄妙和西方艺术的精美融为一体。无疑,玉弗子的画作,不仅给华夏艺术带来新的气息,也给画家、评论家带来启迪。诚然,从根深蒂固的传统艺术思维中脱逸出来不是一件易事,而要形成独特的风格更需坚韧之追求,好在玉弗子时值壮年,精力旺,悟性好,且勤于笔耕。在艺术创作上,日后必有大成。
李小山(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南京四方当代美术馆馆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一个朋友带我去看号称 "玉弗子"的葛增明的画。初见之下,吃惊非小,本以为老葛不过是票友,画画自娱自乐而已,没料到画得很专业,比许多挂羊头卖狗肉的所谓专业画家好得多。这说明,画画需要一种智质,需要热情的投入和心地干净。我遇到太多的利欲熏心的家伙,画画仅仅是他们的招牌,混个一官半职,捞个一级画师之类虚名,拿来作为骗人的资本,反正社会上附庸风雅的人多的是,他们如鱼得水,风光无限,但是背后一片骂声,在画坛留下的只是笑柄。
老葛是真正的业余画家,他的工作有许许多多忙不完的事情,但他的画作数量之多简直令人咋舌,有一次我在他那里看画看了足足大半天,差不多头晕目眩了,也只看了一半不到。老葛自己说,除了上班,他打发时间的唯一活动就是画画,经常下班之后画到半夜两三点钟,劲头大得超出了正常人的精力极限范围。我甚至羡慕这样的忘我状态,一种超然的境地,它保证一个人以全副精力向某个目标冲刺。我的意思并非说老葛对自己的画抱多少期待,据我的观察,他对自己笔下作品的效果常常缺乏判断,把一些神来之笔的精彩画作丢在一边。确实,他画画更多是为了寄托,为了在画画中寻找快乐,与为 "稻粱谋"的画家有天壤之别。
大家知道那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老葛画画靠其天生的悟性和灵感,当然,也和他从小对文学艺术的爱好有关。他的画很难说成叫大写意,因为"写意"是文人画约定俗成的说法,被人们用滥了。老葛的画中有 "写意"的因素,但更突出了表现主义的手法,大泼墨大抽象,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我的一位评论家朋友不喜欢 "实验"二字,认为 "实验"皆是不成熟的阶段。我的看法不一样, "实验"是一个从事艺术的人的基本素质,没有 "实验"就没有探索和创新,所以我对画家敢于 "实验"一直怀有好感。老葛不给自己的创作套上人为的笼头,他信马由缰,怎么开心怎么痛快就怎么画,这便为自己的创作开辟了一个很大的自由空间,换一个角度看,这也是"业余"画家的优势所在,没有任何包袱,没有任何框框,不像某些 "专业"画家那么迂腐,惟恐别人说自己缺乏基本功,因此死抱着成见不放。
一些西方老外喜欢老葛的画,对其画作赞赏有加,这是有根据的。我们对艺术的欣赏,是建立在熟悉和陌生之间,太熟悉说明缺乏新意,太陌生又使评判找不到参照。老外的喜欢显然是因为中国水墨画的特殊表现力,老葛将它发挥到了一个可以在其中寻找许多可能的地步,例如水墨淋漓的表现性,以及抽象方式的丰富性--十多年以来,一批有志于水墨画创作的画家在这方面积累了比较厚实的基础,而老葛则用他的特别的个性式展现了另一种途径。他没有过分靠拢西方抽象绘画的样式,没有陷入 "实验"造成的空洞和盲目,他的图式仍带着典型的中国特色。
老葛曾让我对他的画作提些 "宝贵"意见,我笑而不答,因为我深知,画家创作是不需要任何提示的,画家必须从经验中获得启发,必须从点滴的细节中达成最终的认识。曾国藩说过一句非常朴实的话:但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理解耕耘与收获这两者的关系是自然天成的。老葛若始终保持原先的心态,后来的收获恐怕连他自己都想不到呢!
程大利(原人民美术出版社社长、著名书画家)
绘画是个人化的文化现象。通过绘画作品可知作者的情趣、性格,当然,修养是首先透露出的信息。我们通过画可以知道一个人很可爱、很可亲或很可敬。也可以知道一个人无趣、无格或无品。我们对着画与作者交谈,袖手无言却心潮激荡,是画在打动我们,画是心声。
中国绘画的高妙之处在于对形象的认识。具象、意象、心象,这个 "心象"看上去 "玄之又玄",却是 "众妙之门"。西方一批表现主义画家对中国的这个 "心象"说挺有心得,涌现了一批好作品。从心象可见高格,画家的秉赋和人格都留下了轨迹,我们可以从容地去赏析。
玉弗子是个有激情、有潜质、有才华的画家。显然,他是感觉型的,他不介意理法,其实,对理法的感觉也是因人而异的。他不为常技所拘,而是直奔主题--抒写胸臆。所绘皆为心象,是画家个人眼中的世界,或炫丽、或奇诡、或迷茫、或静穆,如梦如幻、如醉如痴,和西方的表现主义画家们不谋而合,但又是十足的东方情调,中国韵致。
玉弗子的画暗合着中国传统笔墨的审美规律,如虚与实,疏与密、奇与正,干湿浓淡的节奏韵律与人们的视觉规律相谐。大象无形,玉弗子不以形胜,但他的图式和墨色交混的世界却能掀动观众心底的波澜,让读画的人与画家共鸣。他自己说得好,作品是 "生命的律动、激情的抒发、审美理念的显现,人生经历的论证"。玉弗子很具个人化的语言,隐含着 "意象",是"心象"的自然表露,这也证明着绘画形态多样化的规律,宏观看来各种艺术语言共生存的多元状态是历史现象,过去史论家何融说: "牡丹好,丁香也好"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面对多元的艺术现象,应多些平和、包容,不应该以偏爱或狭隘的传统观予以衡量。
19世纪初的凡·高和塞尚,率先突破了建立在认识论感觉统摄下的 "模拟写实"体系,大大削弱了 "形"的客观真实,强化了 "形、色"的主观感觉,确立了有别于传统的现代意象观,其后的画家进一步肢解 "模拟写实"传统,寻求 "同构、同律",出现了 "冷抽象"和 "热抽象",实现了现代艺术的 "抽象意象观",这是西方艺术的进步,而我国早就有 "心象"说,主观性是中国传统绘画观中的宝贵遗产。徐渭、八大等古代艺术家给我们做了表率,他们的贡献是观念的开拓而不仅仅是笔墨。对照玉弗子的画,我很欣赏他走了一条 "形而上"的路,他作品透露出的热忱、活力和心灵的真实还是很感人的。预祝玉弗子的更大成功。
盖尔哈特.马蒂亚斯(德国马蒂亚斯艺术学院院长,卡赛尔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现代艺术鉴赏家)
葛增明的绘画尤其是水墨画,这些绘画作品,既是现代的,前卫的,又是有中国精神的,葛的绘画中有一种实验性,体现了他的艺术语言和个性。葛增明的画,既是抽象艺术,又是实验水墨,构图十分空灵,水墨的自然晕染,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