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姓氏名人 > 艺术家 > 慈瑞泉
慈瑞泉

慈瑞泉

慈瑞泉,1876年出生于北京,京剧丑角,著名艺术家。先后在玉成、同庆、喜庆搭班演戏。开始为谭鑫培配戏,后为梅兰芳、杨小楼、余叔岩、谭富英配戏,晚年参加高庆奎、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等剧团演新戏,尤其是尚小云一直倚他为左右手。他参加排演的新戏,在高庆奎剧团有《豫让桥》、《史可法》、《煤山恨》等;在梅兰芳剧团有《凤还巢》等;在程砚秋剧团有《青霜剑》、《朱痕记》等;在尚小云剧团则是无役不从、直到因病辍演。

个人资料

  • 中文名慈瑞泉
  • 国 籍中国
  • 民 族汉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876年
  • 逝世日期1941年9月14日

详细介绍

  慈瑞泉的个人简介

  慈瑞泉有一条横宽响亮的“大喇叭嗓子”,颇有真率质朴的韵味。他的白口,继承了乃师大小音结合,以吸气转换语意的念法,“数板”则硬砍实凿。他演丑角的特点是演老年、平民或好人更为出色,并且还擅演丑婆戏。他演《当锏卖马》的王老汉、《乌盆记》的张别古,《骆马湖》的樵夫、《失街亭》、《珠帘寨》的老军等挂白或黪四喜髯的老丑精彩称绝。

  如《乌盆记》一剧中,他扮演的张别古拄着拐杖的颤抖和白四喜髯的栩动,一下子就把张别古的老、穷、童心未泯、略带苍劲的人物性格勾画得八九不离十;乃至乌盆在公堂上说话,他乐得跳上公案,扯着“大喇叭嗓子”喊叫,有些撒赖似地抱怨包拯不该打他五板,这又体现了他这个穷困潦倒、讨饭为生的老人“滚刀筋”式的“氓气”和“童心”。他在这出戏里的演技堪称是后来者的学习模式。他扮演的丑婆戏既简净大方,严谨古朴,又能让人笑破肚皮。

  慈瑞泉的特点

  说他的特点是演老人、好人更为出色,其实他演少年人或坏人也有上品之作。如《钓金龟》的张义,他演得天真活泼,毫不作做,既有童稚气又有朴野气,塑造的是一个朴实诚笃、可爱质朴的苦孩子。他和龚云甫合作演出该剧,可称鼎足之势,功力悉敌。又如《打渔杀家》的教师爷,他一副“大喇叭嗓子”直声喊叫,用以显示色厉内荏,再加上一付专门“吹气冒泡”飞扬浮躁的奴才相,就是萧长华遇到演教师爷这一角色,也退避三舍。

  慈瑞泉的儿子慈少泉也演丑角,继承乃父,不坠家声。李四广的戏路和表演方法也宗“慈(瑞泉)派”,尤以演丑婆、彩旦更具慈瑞泉的神态、风韵。

  诞辰:1876年,光绪二年(丙子)

  逝世:1941年9月14日,农历辛巳年七月廿三日

  慈瑞泉的活动年表

  1912年,农历壬子年:谭鑫培四次赴沪

  谭鑫培四次赴沪,演于新新舞台,始以“伶界大王,内廷供奉”头衔与沪人相见,并正名为谭鑫培,而年已六十五矣。同行配角,有金秀山、孙怡云、德珺如、文荣寿、慈瑞泉,阵容之盛,煊赫一时,金秀山、德珺如均以票友下海,与孙菊仙合唱《二进宫》,向有“三羊开泰”之称(内行称票友羊毛)。沪人以耳为目,不知轻重,而杨四立方出演丹桂,红极一时,杨本武丑兼唱老生,演《空城计》读“昭烈”为“罩笠”;读“马谡言过其实”为“马谡年过七十”笑话不一而足,而沪人喜洒狗血,竟认杨四立为京朝南下,唯一老生;而视谭为瘟功。一日,杨贴《猪八戒盗魂铃》,学唱各种生、旦、净、末、丑兼四个台,沪人空巷往观。谭本擅武功,不甘示弱,次日亦贴《猪八戒盗魂铃》,沪人亦空巷而往。及唱,无学南北腔调,观者已渐哗矣。及登四个台,以年老失功,竟无法翻腾,而缘着桌脚子爬下。有小报界人刘束轩者,少年气盛,在包厢中大呼倒好。时许少卿为新新舞台主,亦恃势气盛,自后掴束轩颈。而风波轩起矣。次日小报界无不攻击谭鑫培,至于体无完肤,刘许亦相见公堂。谭大愤,不终约而北返,立誓不再至沪唱戏(按余叔岩亦曾立誓不至沪唱戏)。

  在沪期间,周信芳曾向谭鑫培学《御碑亭》《打棍出箱》等戏。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