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正文

老子的思想 李耳的道德经以及成就(最全)

时间:2020-04-30 22:08:01

姓名测试

老子的思想可谓是影响了太多人了,不管是平民老百姓还是达官富贵之人都是受着老子的影响下慢慢成长。上次我们讲解了老子的简介,这次我们就为大家分享老子的道德经以及成就。

老子的思想

一、老子的道德经

相传老子西出函谷关之前,被“关令尹喜(或作‘关尹’)”求留,在当时总结思想著述,留下五千言著作(现称《道德经》)倒骑青牛而去。

末年于狄道府(今甘肃临洮)逝世。

《庄子》文中载有“老聃死,秦失(佚)吊之,三号而出”,有人认为这是老子老死于秦国的证据。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对老子的事迹已不能确定,将李耳、老莱子与太史儋并列,称老子一百六十余岁或二百余岁。

二、老子的思想

《汉书?艺文志》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西汉史学家司马谈《论六家要旨》谓:“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埶,无常形,故能究万物之情。不为物先,不为物后,故能为万物主。”

三、老子的成就

老子的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辨证法。例如名句:“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这部流传两千多年的《道德经》是跨时代的作品,在不同的时代,这部作品会被解释出不同的含义。据统计,道德经是仅次于基督教《圣经》被翻译语言最多的一部作品。《道德经》被翻译为多国文字。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于生命上主张自然,讲究致虚极,守静笃、不与人争的修持。

在**上,老子主张的无为而治,老子有一段话常被视为对为政者的箴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在宗教概念上,当时最崇高的信仰为天;故天基本上为“意识天”,但老子将之破除,将天化成“自然天”。于《道德经》原文中,可见得老子对天的看法是自然无为。于现存通俗本中第五章首行即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处之不仁,并非无仁心,而是指无心而为,亦如文中的曾提及的“为而不恃”、“长而不宰”为相同意涵,故其实老子当时的诸多论述是为破除神鬼论,而非后人将其奉之为神之观念。

在神学上,老子神学主张“道泛呵”的泛神一神论(pan-monotheism),老子所讲的“德”是从“道”所出,“德”是“道之物”也就道的一种能量,这类似于基督教神学的“圣灵(holy spirit)”。

《道德经》相传是老子留下约五千言的著作。关于文本作者,民国初年学者认为是战国末期的人所作,假托为春秋时期的老子所作,冯友兰等人持此种看法;胡适等人则认为这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从《列仙传》开始,把老子列为神仙,还说老子重视房中术。东汉时期,成都人王阜撰《老子圣母碑》,把老子和道合而为一,视老子为化生天地的神灵。成为了道教创世说的雏形。而在汉桓帝时,汉桓帝更是亲自祭祀老子,把老子作为仙道之祖。其道教尊称名称为“道德天尊”,俗曰“太上老君”,也是道教三清道祖之一。

从上述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子的思想是多少的值得人们去学习,去深入研究其中的精华。也可以看出老子的成就是多么的伟大。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