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正文

海明威夫妇访华 预言国共关系

时间:2020-04-30 15:55:01

姓名测试

海明威夫妇访华

1941年,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苦的相持阶段。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与日寇奋战,而***却仍在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1941年1月7日,北移的新四军部队九千余人,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遭到***部队八万余人伏击,新四军英勇奋战七昼夜,弹尽粮绝,除千余人突围外,大部分壮烈牺牲,军长**负伤被俘,**牺牲,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辞海》)。名记者斯诺、史沫莱特等人,迅速在美国报刊上,作了公正、客观的报道,引起了美国进步人士及政要的关注。当时的美国还未正式参战,但考虑其在远东的利益,决定派遣合适的人去中国了解抗日战争事态,以确定对华政策,于是海明威夫妇成了重要人选。

厄内斯特·海明威和妻子玛莎· 盖尔荷恩.jpg

海明威简介

海明威(1899—1961),系美国著名作家,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过河入林》,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4年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他曾在欧洲担任过战地记者。

漓江出版社曾出版“获诺贝尔文学奖作家丛书”,此中有海明威的中短篇小说集《老人与海》,我国著名美国文学研究专家、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员董衡巽在书后编写了“海明威年表”:“1940年。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出版。与第二个妻子离婚,同作家玛瑟·盖尔荷恩结婚……1941年。与玛瑟来中国采访抗日战争……”

玛瑟·盖尔荷恩简介

玛瑟·盖尔荷恩(也译作玛瑟·盖尔虹),为战地记者兼作家,她的母亲与罗斯福夫人是大学校友兼闺蜜。“美国财长召见了海明威,让他以美国**特派员身份帮助**完成一项任务,为美国**收集情报,到远东看看美国与日本的战争是否可以避免;调查中国的国共关系并写出调查报告。此外,精明的《午报》主编也邀请海明威当特约记者,为报纸撰写一些相关报道。”(李春发《海明威中国之行另有秘密任务》)

海明威夫妇来华,因其名气很大,故颇受关注。***《****》只是揣测海明威此行目的,应是陪新婚妻子度蜜月、为《午报》报道中国抗日情形、搜集写小说的素材。

***接待海明威夫妇

1941年3月至4月,海明威夫妇在中国忙碌地履行他们的使命。进入中国的第一站是广东韶关,“**地下党还组织沿途秘密护送,确保海明威行程的安全”。在夜过一处封锁线时,海明威像一个久历战场的战士,避开碉堡里射出的探照灯光,用钢钳剪开铁丝网钻进去,“他摸到哨兵身后,拔出匕首刺向哨兵”。当时的***对此事曾作了热情的报道。

4月6日,海明威夫妇到达重庆,受到国民**的热烈欢迎和盛情款待。***专设午宴招待,宴后又与海明威交谈,达四小时之久,由***担任翻译。***的话题不离“皖南事变”,他“想通过海明威向美国舆论界作宣传,以改变美国人对自己的印象……海明威从这位头面人物的话里,敏锐地觉察出,***的内心和行为与他此前声明的不一致”。

海明威夫妇会见***

4月中旬的一天,海明威夫妇在**的安排下,会见****,真实地了解了**抗日的决心和主张,以及“皖南事变”的诸多情况。

海明威夫妇在重庆共住留10天。4月16日,他们从云南出境。29日到***。

海明威预言***一定会接管中国

回到美国后,海明威写了一份关于国共关系紧张的详细报告,呈报美***。夫妇俩还去华盛顿,向有关部门谈访华观感及对国共两党冲突的见解:“如果我们的代表们在任何时候都能清楚地表明我们不对内战提供任何资助,我们就能无限期地拖延重庆**和***人之间全面内战的爆发。”海明威还预言:美日开战是不可避免的;抗日战争后,优秀的中国***人一定会接管中国。

海明威作为一个作家,不但对文学有真知灼见,而且对国际间***、军事、文化独具胸襟,他通过深入调查所作出的结论,都在未来的岁月中得到了证明。令人叹息的是:“1945年。大战结束。回古巴。同玛瑟·盖尔荷恩离婚。”(《海明威年表》)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