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姓氏名人 > 正文

明朝永乐年间第一功臣姚广孝之传奇

时间:2021-05-12 13:08:01

姓名测试

明朝永乐年间第一功臣姚广孝之传奇

姚广孝身上充满一个‘奇’字。据清·张廷玉等《明史·列传第三十三》记载,姚广孝十四岁时剃度为僧,名道衍。后来又跟道士席应真学道。有位相面师傅叫袁珙的看见姚广孝大叫说: “是何异僧!目三角,形如病虎,性必嗜杀,刘秉忠流也。” 姚闻听后居然大喜。这位刘秉忠也是个和尚,曾帮助忽必烈打天下,建立了元朝。

说他是‘奇僧’,因为他实际上是半僧半俗。本是个出家人,不老老实实吃斋念佛,反而辅佐朱棣,硬是在不强的实力下从明建文帝手中夺取了大明的江山。以其高明的**智慧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成为永乐年间的第一功臣。

洪武二十五年 皇太子去世 。 朱元璋选了皇孙为皇位继任人。朱元璋死后皇孙朱允炆即位,大肆清除诸王,燕王朱棣的处境十分危险。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谋士姚广孝密劝朱棣起兵夺取政权,但朱棣一直顾虑重重,下不了决心。 燕王朱棣最后决心起兵夺取皇位,姚广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有一天忧郁之中的朱棣看着窗外的寒冬景致突然随口说了一句“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氷”,在一旁的姚广孝马上附和了下句“世乱民贫,王不出头谁做主”!

据《明史》记载,当姚广孝劝说朱棣起兵时,“成祖曰:‘民心向彼,奈何?’道衍曰:‘臣知天道,何论民心。’” 由于朱允炆继位后采取一些利民措施深得民心, 朱棣说出了他的忧虑:“民意都支持朝廷,我們能怎麼辦呢?”道衍曰:“臣只知天道而已,何必管什麼民意!”

姚广孝帮助朱棣秘密训练兵勇,秘密制造大量武器。建文元年(1399年)六月终于以“清君側”为名正式举***。

朱棣领兵南下时,姚广孝负责后方燕京的保卫。他成功地抵抗了朝廷军队的数次攻击,并与回援的朱棣军内外夹击取得大胜。

朱棣起兵三年,与朝廷形成胶着状态。姚广孝提出一个大胆计划,“毋下城邑,疾趋京师。京师单弱,势必举。” 原来朝廷把重兵都部署在北方,意在迅速消灭朱棣的大兵。姚则建议摆脱与朝廷在北方的纠缠,大兵直捣京城,京城已无强兵,必胜无疑。事实证明,姚的计谋完全成功。朱棣迅速取得最后胜利,朱允炆不知去向。

姚广孝不只是位军事奇才,在永乐朝的文化***也是大显奇才。他是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的总编纂官。他还重新监修了《明**实录》。

然而姚广孝的所作所为在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包括家里人和朋友。《明史》记载,候同产姊,姊不纳。访其友王宾,宾亦不见,但遥语曰:“和尚误矣,和尚误矣。”复往见姊,姊詈之。就是说,连亲姐姐和好朋友都不愿见他,甚至骂他。

毕竟朱允炆是从明**合法继承的皇位,姚广孝却辅佐朱棣硬是用武力从合法**手中夺取了政权。这既不符合儒家法理,也不为民心所接受。也许这是姚广孝的另一种‘奇’。然而,世间的一切均按照一定规律发展,或者说,按着天意发展。改换**这么大的事情能是偶然的吗,能由某个人说了算吗。姚广孝只不过是顺从了天意,做了正确的事情。

与朝廷多年你死我活的战争中不知死了多少人,这又是姚广孝为人诟病之处。出家人慈悲为怀,怎可指挥大军杀人!

其实,从高一层角度看,这一切都很正常,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姚广孝是位高僧,他应具备‘宿命通’功能。已经知道天象变化的趋势,就是‘天道’。他辅佐朱棣夺位就是顺应天道之举。不管人们暂时是否理解,姚广孝是对的。

说服朱棣起兵, 战争之中难免死伤。但这是天象变化下不可避免的,帐不能算在姚的身上。

姚还极力保护过两个人。一是方孝孺,这是一位大儒。姚曾要求莫杀此人,但未成功。另一位是和尚溥洽。 ‘溥洽者,建文帝主录僧也。初,帝入南京,有言建文帝为僧遁去,溥洽知状,或言匿溥洽所。’这位可是放走建文帝的头号嫌犯,已被关押十几年。当姚弥留之际,明成祖看他,并问他还有什么要求,‘广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有人据此认为,建文帝很可能被姚藏起来了。这为探讨建文帝去向之谜又添了一种说法。但因缺乏证据,尚难成定论。

按其个人的行为,尤其夺取政权后,广孝坚持僧侣生活,‘命蓄发,不肯。赐第及两宫人,皆不受。常居僧寺,冠带而朝,退仍缁衣。出振苏、湖。至长洲,以所赐金帛散宗族乡人。’可见姚广孝坚守了修炼人的本分。不求名利,不存钱,不近女色。

可以说,姚广孝顺应天象,做了他应该做的事,同时也在生活中坚守了修炼人的本分。因此他得以善终,留下了好名声。 死后去了他应去之处。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