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起名知识 > 正文

岳飞是怎么死的 秦桧为什么要害他

时间:2020-04-28 08:42:01

姓名测试

  岳飞是怎么死的,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吧,一代忠臣抗金英雄39岁就不幸被害,所有人都为之感到惋惜,岳飞的忠心为国,侠肝义胆值得我们所有华夏子弟学习, 是我们永远的榜样。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评书和正史上都说岳飞是死于秦桧的陷害。秦桧嫉妒岳飞屡建大功,于是怂恿**连下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军,然后诬陷岳飞***,把他害死在监狱里。当时另一个元帅韩世忠曾经去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秦桧说:“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

  莫须有,也就是也许有,可能有的意思,换句话说也就是没有什么证据。韩世忠听了以后当然不服,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里就有点儿奇怪了。秦桧要置岳飞于死地,肯定和岳飞仇深似海,为什么不编造点儿证据出来呢?“莫须有”三个字连韩世忠这样的武夫都骗不过去,怎么能取信于天下?常言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那秦桧是状元出身,满肚子典故的人,要捏造出点儿证据来整岳飞还不是小菜一碟?为什么偏偏要说出个“莫须有”的千古笑话来?

  想当年庐山会议批判***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态度比较温和,***即将腿跷到会议桌上,用手指挠着鞋面,大声说:“隔靴搔痒。”弄得**脸一红,就停止了发言。我们知道朱彭二人关系不错,**很有几分想为***开脱。尽管如此,**也只不过是批判的态度温和一点儿罢了,绝不敢说:老彭只是可能想**吧,但是没有证据。

  那么秦桧的“莫须有”三个字,会不会也有弦外之音呢?只不过想告诉韩世忠:岳飞有没有罪我也不清楚,反正也不是我想杀他。如果不是秦桧想杀岳飞,那么是谁想杀他,而且能杀他呢?只有**赵构。

  要是放在明朝,在**年间,那**杀大臣是家常便饭,袁崇焕、熊廷弼就是稀里糊涂被杀掉的。可是宋朝自**赵匡胤以来,就有个不滥杀大臣的光荣传统。而且那赵构也不是糊涂人,而是被历史上称为“中兴之主”,把江南半壁小河山治理得井井有条。如果赵构要杀岳飞,必然有非要杀他不可的理由。

  绍兴四年,“兀术、刘豫合兵围庐州,帝手札命飞解围,提兵趋庐,伪齐已驱甲骑五千逼城。飞张‘岳’字旗与‘精忠’旗,金兵一战而溃……”赵构已经把岳飞看作自己的嫡系了,越过中央军委,自己亲自写命令。岳飞也真给他挣面子,把金兵打了个稀里哗啦。

  绍兴五年,“入觐,封母国夫人;授飞镇宁、崇信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进封武昌郡开国侯。”二十几岁就是侯爵了,老妈也封了母国夫人。这还不够,“飞以目疾乞辞军事,不许,加检校少保,进封公。”岳飞说眼睛有毛病,不想带兵了,赵构不但不许他辞职,而且加官进爵,几个月之中就由侯爵提拔到公爵了,可以说是少有的殊荣。就在这一年,赵构的老爹**死在了金国的监狱里。

  绍兴六年,“飞入觐,面陈:襄阳自收复后,未置监司,州县无以按察。帝从之,以李若虚为京西南路提举兼转运、提刑,又令湖北、襄阳府路自知州、通判以下贤否,许飞得自黜陟。”湖北的大小官员由岳飞随意安置。看来赵构是真信任岳飞,不怕岳飞趁机安插私人势力,更没有怀疑岳飞***。“居母忧,降制起复,飞扶榇还庐山,连表乞终丧,不许,累诏趣起,乃就军。”呵呵,这是岳飞第二次想撂挑子不干了,老妈死了,要陪伴死人。赵构当然不愿意自己栽培的嫡系辞职,连着下诏书要他继续***。看来这赵构也是个急性子人,不是连下诏书,就是连下十二道金牌。

  绍兴七年,“入见,帝从容问曰:卿得良马否?飞曰:臣有二马,日啖刍豆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不受。介而驰,初不甚疾,比行百里始奋迅,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不幸相继以死。今所乘者,日不过数升,而秣不择粟,饮不择泉,揽辔未安,踊踊疾驱,甫百里,力竭汗喘,拜太尉,继除宣抚使兼营田大使。从幸建康,以王德、郦琼兵隶飞,诏谕德等曰:听飞号令,如朕亲行。”这一段更说明赵构和岳飞的私人关系极其融洽,声色犬马,可以无所不谈。“拜太尉”,封了个副总理级的官儿,和当年高俅的级别一样了。“听飞号令,如朕亲行。”就是说让下面的官员像服从自己一样服从岳飞,信任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岳飞和另一个元帅张浚拌了嘴,“即日上章乞解兵柄,终丧服,以张宪摄军事,步归,庐母墓侧……帝累诏趣飞还职,飞力辞,诏幕属造庐以死请,凡六日,飞趋朝待罪,帝尉遣之……帝大悦。”这是岳飞第三次要撂挑子,而且撂的有点儿毫无道理,和同僚吵架是常事,**又没有偏袒他,怎么能把抗金救国的大业置之不顾,辞职不干了呢?莫非岳飞此时受到什么重大打击了不成?

  八年,“命诣资善堂见皇太子。飞退而喜曰:社稷得人矣,中兴基业,其在是乎?”让岳飞和皇太子建立亲密关系,看来赵构是准备以后让岳飞做托孤重臣了。不过这皇太子也不是赵构亲生,而是个养子。肯定赵构也有个什么阳萎之类的不育症,有这类症状的人大多都有些心理不正常,岳飞以后的日子怕也难过。

  九年,“以复河南,大赦……授开府仪同三司,飞力辞……三诏不受,帝温言奖谕,乃受。”继续加官进爵,兼任首都的市长。

  十年,“金人攻拱、亳,刘锜告急,命飞驰援,飞遣张宪、姚政赴之。帝赐札曰:设施之方,一以委卿,朕不遥度。”这就是说你爱怎么干就怎么干,我把大权都交给你了。可见此时赵构对岳飞还是高度信任的。但是,这距离赵构杀岳飞只有一年的时间了。由高度信任到非杀他不可,肯定是什么重大事情在这一年之间发生了。

  其实赵构本是个多疑之人,就是在给岳飞加官进爵的时候也不忘试探。当岳飞屯田的时候,“帝手书曹操、诸葛亮、羊祜三事赐之”,想看看岳飞的反应。岳飞是个极聪明的人,“飞跋其后,独指操为奸贼而鄙之”,把曹操大骂了一顿,以证明自己不会做曹操,通过了赵构的测试。不过,岳飞也不是非常会来事儿的人。想当年,秦始皇起倾国之兵派大将王翦攻打楚国,王翦一会儿派人回去向秦始皇要栋房子,一会儿又派人回去要块地。

岳飞是怎么死的

岳飞是怎么死的

  手下人很奇怪,就问他:“您当了这么大的官儿了,还贪图那些小便宜干啥?”王翦笑着说:“大王是个多疑的人,把全国的兵都交给我了,肯定不放心。我就是要他知道我胸无大志,只爱小便宜,他就放心了。”

  棋经上说:弃小不就,必有图大之心。偏偏岳飞在小节上无可挑剔,不贪财,不好色,家里没有小老婆。有个叫吴玠的送美女给岳飞,也被岳飞退回去了。年轻时好酒,**劝他一次,就滴酒不沾了。**要给他盖房子,他也不要,说:“敌未灭,何以家为?”还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可是你岳飞是武将啊,不怕死是可贵的**品质,可是怎么能也不爱钱呢?不好色,不好酒,不置家产,不怕死,再不贪财,那你图的是什么呢?没有缺点的人是可怕的,所以赵构大概也是心里怕怕。

  岳飞还有个大犯忌讳的地方,就是他的军队号称“岳家军”。“先是,绍兴五年,飞遣梁兴等布德意,招结两河豪杰……举众来归……其所揭旗以‘岳’为号……金帅乌陵思谋素号桀黠,亦不能制其下,但谕之曰:‘毋轻动,俟岳家军来即降。’”党和国家的军队,要叫也只能叫赵家军,怎么能叫岳家军呢?赵构对此必然是极不高兴。

  赵构的**也来得容易,但是有点儿不名正言顺。他本是宋**第九子,老妈的地位不高,本人的资质也平平。本来无论是立嫡、立长、立贤,都轮不到他头上。再加上老爹大概也不怎么待见他,所以才派他出使金国,别的孩子都舍不得送去当人质,只舍得他。谁知道事情有变,金兵打了过来,老爹老哥被金兵虏走了,赵构从金营里逃出来跑到了江南,大臣们才拥立了他当***。毕竟他是大家能找得到的唯一皇子么。

  然而,老赵家的历史和岳飞有什么关系?让我们看看岳飞之死前后几年内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绍兴九年“正月,金宿州守臣赵荣来归。二月,命修《**实录》”。想来那赵荣带回来了些赵构老爸**的遗物什么的,使得赵构忽然想起来要给老爸修改传记了。不过,**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小***,除了书画上的成就之外,泡妞也是一把高手,但是治理国家实在是乏善可陈。那么着急给他写传记做什么? 莫非是听到了什么蛛丝马迹,要整理老爹的黑材料?于是赵构也不继续让赵鼎来写党史了,而是该派自己信得过、口头子又严实的秦桧来编写。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以后,这抗**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局,而岳飞只混了个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就有了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都的事。

  岳飞觉得心里乱得很。赵构那么懦弱,不求收复失地,北方的老百姓们在金兵统治下苦受得大了。如果自己当***,肯定能把金兵消灭,建立一个富强的中华大帝国。可是赵构对自己不错,又是自己的亲弟弟,怎么下得了手呢?岳飞越想越痛苦, 哎呀,干脆,老子不干了!于是才有岳飞接连两次撂挑子,什么官也不想当了的故事。

  赵构那时还蒙在鼓里,死活不让岳飞辞职。而且金人大兵压境,岳飞不得已,才又带兵和金人大战起来。

  可是,日子长了,秘密总有走露的时候。岳飞有个部下听到了点儿什么风声,马上被岳飞的老婆抓起来,杀了灭口。渐渐的,赵构也听到点儿什么风声了。

  一、南宋朝廷收兵权的需要

  1。宋朝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众所周知,重文抑武是宋朝的基本国策。北宋初年,为从根本上解决唐末五代将悍兵骄、藩镇割据的问题,从各方面强化了**主义中央集权,强化集权的重要措施之一是重文抑武,倡行文治,重用文臣;压抑武将,收夺兵权。重文抑武成为两宋三百年厉行不衰的一个基本国策。但是,南宋初年,小朝廷刚刚建立,处在风雨飘摇的困境之中,女真人对南宋政权和宋高宗穷追猛打,高宗君臣一直逃到大海上,不断向金人乞和,金人仍不肯放过,必欲灭亡南宋、生擒高宗不可,金人根本不把高宗当做谈判对手。南高宗求和不得,不得已,暂时放松了对武将的防范和压制,给武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让他们为朝廷效命。但是,这不过是权宜之计,“艰难之时,陛下欲得其心,姑与之无间。”(汪藻《浮溪集》卷1“行在越州条具时政疏”)一个“姑”字,道出其中奥秘。武将兵权问题始终被视为心腹之患,一旦有可能便要解决这个问题。后来事实表明,高宗在对金政策上一贯消极妥协,正是为了尽快地腾出手来,收夺武将的兵权,恢复北宋以文制武的**传统。

  2。南宋初年武将地位的提高刚才说到,宋高宗即位的头几年,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存亡之际,不得不给武将一定的权力和地位,让他们为朝廷效命。在这种情况下,北宋以来一直受压抑、受歧视的武将,在南宋初年出现了一个权力增大、地位上升的时期。以致于当时出现了“今正右武之时”的议论。武将地位提高的表现:

  ①武将有了对军队的固定指挥权。

  北宋时期是“兵不识将、将不知兵”,兵将两分离;这个时期,将领可以固定地控制所统领的军队,甚至被称作“某家军”。(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56炎兴下帙:“众军相呼,必曰某姓某家之兵”)如,岳飞的军队称岳家军,韩世忠的军队称韩家军,刘光世的军队称刘家军,等。由于将领与军队的隶属关系固定,朝廷对于军队实际上是不能轻易“移易废置”的。而且,武将也可以和文官一样,有便宜行事之权,不经事先奏准而对某些事情可随机处理。与北宋那种“将从中御”,武将处处受制于文人的军事体制有很大不同。

  ②自行招兵权。

  武将可以自行招兵,扩充自己的实力。在战时条件下,军队的**性很大,士兵的招补、实力的扩充往往都由将领自行决定,朝廷对诸将的兵员实数根本不清楚,就像胡寅在建炎年间上奏批评的那样,诸将之兵“逃而不以告,败而不以告,死而不以告,补而不以告”,朝廷不知道军籍数量。这与北宋时“一兵之籍”,“皆人主自为之”的情况又有很大不同。(“今煮海榷酤之入,遇军屯所至,则奄而有之,阛阓什一之利,半为军人所取。

  ③诸将掌握了一定财权,他们从事各种商业赢利活动,分享国家的利权。

  军队经商,北宋已有之,但规模不大,且“予夺操纵,惟君所命”,而南宋则是“煮海榷酤之入,遇军屯所至,则奄而有之,阛阓什一之利,半为军人所取。”(《斐然集》卷十《转对札子》)军队“居于市则有回易之库,居于水则有回易之舟,所至擅榷酤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一百五十六,炎兴下帙)如岳飞军在襄阳等处有酒库、公使库、博易库等多所,每年收入一百五十余万贯,可供全军三个月的开支;韩世忠,军中产利每年在百万以上。不仅是经营范围和规模都远远超过北宋,而且这些收入又都是由诸将直接掌握,朝廷不能干预。

  ④参议政事权。

  此种情况在高宗初年尤为突出,当时高宗政权不稳,为了取得武将的拥戴与保护,对他们格外笼络,凡有大事,往往召宰执大臣会同武将集议。文臣对于武将参议政事,最看不惯,有很多议论。绍兴元年,汪藻上了一次有名的奏章——《奏疏行在越州条具时政》(《浮溪集》卷一),通称《驭将三说》(示之以法,驭之以权,别之以分),其中说,“庙堂者,具瞻之地,大臣为天子建立政事、以号令四方者,今诸将率骤谒径前,便衣密坐,视大臣如僚友,百端营求,期于必得而后已,朝廷岂不惧卑哉?

  岳飞是怎么死的,大家都知道了吧。他的死其实是赵构一手造成的,一代名将就这么被残害了,实在是可悲可恨,看完记得分享。

相关推荐

姓名测试

友情链接